综合展演季
综合展演季:用艺术点化心灵
高校是文化重镇,艺术院校尤是。高校校园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艺术院校更应自觉寻求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塑造人格、照亮生命的过程与校园文化对师生行为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学校精神的传承弘扬有机统一,使学生的技能提高与精神成长同步。
建院以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一直努力探寻艺术职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自2003年起,相继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两年一届的“校园S星秀”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剧社、动漫社、文学社、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20多个学生社团的活动活跃。而最具内涵特色和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校园文化品牌则是“综合展演季”,这是学院在构建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融合通道的理念影响下,逐渐形成并深受全院师生欢迎的具有艺术职业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在2007年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首次举办的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评比活动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参评的《用艺术点化心灵——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综合展演季”》以全省高职院校组总分第三名成绩,荣获首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称号。
一、“综合展演季”的由来
2003年底,以2004届戏剧、舞蹈专业毕业生为演出班底的音乐剧《五姑娘》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投排,2004年9月,该剧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并于2005年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围奖,此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围奖、浙江省精神文明成果“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同年9月,学生排演话剧《安妮日记》参加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活动在沪公演34场;11月,毕业汇报剧目越剧《白兔记》参加上海“白玉兰”奖展演并获奖,短短两个月后,越剧《荆钗记》在本省“新春演出季”上广获好评。成功的喜悦使师生对排演毕业大戏的热情普遍高涨,其他专业系也都希望有机会集中展示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成果,学院敏锐把握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借鉴国内外通用的“集中一段时间连续推出丰富多彩的剧(节)目”的运作形式,“综合展演季”应运而生。通过这个项目的设计运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初步构建起了一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和促进的有效通道。
原创音乐剧《五姑娘》
话剧《安妮日记》
越剧《白兔记》
二、“综合展演季”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综合展演季”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我院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齐全,表演类与非表演类专业互补性强,剧场、音乐厅、演播厅、录音棚、展厅等设施完备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作品为载体、以舞台为阵地,进行层次较高的艺术创造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精湛技艺,培养优秀品格,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打造艺术特性与行业特点鲜明、对人才职业素质促进作用明显、被师生所欢迎和认可的校园文化品牌。
“综合展演季”的实施目标,重在突出积极的价值取向、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先进性品质,重在体现“培养德艺双馨高素质人才,服务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办学宗旨,重在弘扬“求真尚美精艺修为”的校训精神,重在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园新风尚。
音乐系04音乐表演毕业汇报
美术系05级学生作品展
三、“综合展演季”的实施方法
“综合展演季”安排在每年下半年至次年初,为期10周,项目汇集院内各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毕业大戏、戏剧片段或戏曲折子戏专场、各类音乐会、舞蹈专场、综艺晚会、美术作品展、文化沙龙等,体现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经典艺术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很多节目完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同学们唱念做打显不凡身手,诗画乐舞展亮丽风采。戏里戏外,台上台下,师生在互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作、展演、观赏、评论、交流活动。全院师生以“技”会友,以“艺”论道,在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体验艺术之美与道德之善的统一,培育人文精神,培养美好情怀,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别力,增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项目业已成为学院主题较鲜明、影响力较大、覆盖面较宽、“叫好又叫座”的校园文化活动。至今,每年一届的展演季已有近两百台(场)剧(节)目演出和作品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不仅院内师生参与热情高,社会观众人数也相当可观。
四、“综合展演季”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综合展演季”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根据艺术类院校的专业特色,从学生特点和成长需要出发打造的校园文化活动,融专业艺术和校园文化特性于一体,其激励、导向、示范、育才作用日益凸显。
(一)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教育都必须坚持先进性品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和实现途径,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实践中我们清醒认识到,在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更趋多元的当下,急功近利地追求艺术商业价值最大化和娱乐文化、低俗文化的盛行,以及片面强调张扬个性和表现自我等等,对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格塑造和职业道德养成产生了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因而更需强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的自觉。
“综合展演季”作为全院标志性文化艺术活动,理直气壮地高扬主旋律,强调进步文艺对时代风尚、民族精神、大众思想道德素质的导向和引领;强调文艺创作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前提;强调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发展先进文化、服务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激励艺术学子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先进文化作出贡献。
2006年11月,正值“展演季”期间,我院师生与《钱江晚报》记者共聚一堂,开展“演艺圈荣辱观”大讨论,表演专业的同学们旗帜鲜明地表示,“做演员首先是要做一个‘人’,良知和操守很重要。要准备好个人素养、专业技能、思想素质等,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对于成名,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用急功近利的眼光和投机取巧的做法对待艺术,这两者都是对艺术的不尊重”。这充分说明,在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之外,我们结合专业特性、学生个性及成长成才要求,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文化艺术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宽渠道的做法是有意义的。
(二)进一步提升了艺术人才职业素质
德艺双馨是文艺人才最宝贵的职业素质,也是我院一贯秉承的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建设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综合展演季”提供了学生创造的舞台、展示的天地、互动的空间,使他们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在净化自我灵魂的同时去纯洁人类灵魂,在优化自我品质的同时去提升社会品质”。有老师形象地称:十堂专业课的效果也抵不上登一次台。因为只有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才能真切体会何谓“戏比天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红花还需绿叶衬”,感悟艺术之魂在于贴近大众和不断求真求美求新。
1、滋养心灵,锤炼演技
“综合展演季”上演的众多剧目,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贯穿了传承民族文化,反映人民心声,讴歌时代精神,直击现实挞恶扬善的主旋律,对学生教益颇多。音乐剧《五姑娘》赞美超越社会地位、世俗观念的纯真爱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追求;“南戏经典”改编的越剧《白兔记》、《荆钗记》歌颂中华民族守信重诺、忠贞不渝的传统美德;先锋话剧《思凡》,话剧《茶人杭天醉》、《安妮日记》、《钦差大臣》、《倾城之恋》、《独立节的宣判》和《上帝负责?》,新编越剧《红楼人物秀》等,有的改编自经典同名小说,有的剧本曾获得美国和英国国家戏剧奖。这些作品,或歌颂共和国军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呼唤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或展现生命的尊严与勇气、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或辛辣讽刺官僚腐败,无情批判现实丑恶;或揭示商业社会由人性扭曲、道德危机、信仰失落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所蕴涵的深刻主题、时代气息和积极导向,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激情,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丰富了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积累,他们被感染、被感动、被感奋,从而真正“入了戏”——长足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演技慢慢由青涩变得成熟,更有对生活态度、人生真谛和社会责任的自觉思考,而这,正是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培养艺德,磨练意志
音乐剧《五姑娘》演出超百场,观众达20万,辗转巡演于全国全省各地,大大小小无数次排练修改,参加演出的师生过百人,从未有一次彩排或公演因演员生病等原因而取消或临时调整。不管是在北京保利剧院还是在临时舞台甚至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不同的只是演出条件、环境、设施,尊重艺术、尊重观众的认真、投入与虔诚之心是相同的。
“演出季”的综合性既体现在多艺术门类的综合呈现,也体现在各系之间跨专业的团结协作。美术、影视技术、文化管理等非表演系的学生,通过竞争上岗方式“受聘”到剧组参与舞美设计和灯光、服化、音响操控以及海报设计、观众组织、信息发布等剧目宣传、策划和市场营销运作。从中同学们既掌握了剧目生产的必要流程和环节,更体认到一个戏能在台上完美地“立”起来,必须依靠创作团队的默契协同,必须学会寻求合作、适应合作、善于合作。
戏剧系、音乐系、舞蹈系和附中每年创排节目呈集团化趋势,均为系列演出剧节目,影响日益扩大。如音乐系曾经连续推出07届6个班8台毕业汇报音乐会,排演过程长达数月,老师们在节目安排、角色分配、任务分担等环节上对学生积极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磨砺了学生意志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养成了服从大局、团结合作、谦逊礼让、善待同行的好习惯,8场教学成果汇报音乐会,呈现的是同台献艺、同道切磋,教学相长、师徒共进,台上乐音绕梁、台下击节应和的美妙场景。
3、涵养情怀,历练能力
文艺工作者要“真情热爱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诚理解人民,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这是一种在与观众面对面的心灵沟通中产生的职业情怀和艺术良知,“综合展演季”是迈向这一境界的第一步。观众由衷的掌声与喝彩、真诚的眼泪与欢笑,是对演职员最高的肯定,是在课堂和排练厅所无法体会和感受的。有的同学从一开始紧张得不知道如何出场到后来慢慢跟观众有了心的交流、有了情的互动,他们用心灵赢得了观众,观众的掌声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也更理解演员与观众、艺术与人民的水乳交融关系。“舞台是神圣的,要对观众负责”成了学生们朴素而本色的职业情怀和艺术良知。
“综合展演季”以舞台为主要阵地,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我们的同学尽展才华,演绎精彩:已坚持数十年的艺术采风,大学生暑期“送戏下乡”、“艺术支教”及“青年志愿者”活动,每年规模不等的往农村乡镇、革命老区、企业、学校、社区、部队、敬老院的近400场各类演出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同学们在参与中学会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民生,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提炼创作素材,从平民百姓身上汲取艺术营养,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三)进一步弘扬了校园精神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近60年的办学实践,精神文化传统积淀丰厚,“黄龙文脉”绵延不绝,前师先贤的崇高风范流传至今:“越剧皇后”姚水娟——“我就要唱响越剧,越唱越高,越唱越远”;“江南笛王”赵松庭——“训练有素的耳朵,对16音分的偏差就很难受”;“江南活武松”盖叫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共产党”;“练死了,演活了”;“一要苦练,二要苦思”。
前辈艺术家对艺术与人生崇高境界的毕生追求和不懈努力,感人至深,激人奋进,成为薪火相继的学院精神和文化品格,学院奉行的“求真尚美,精艺修为”的校训与之一脉相承,反映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构方面的核心追求,并正逐步成为全院师生立身处世和从教求学的共同准则与道德规范。“综合展演季”作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倡导“求真理,学真知,做真人;崇尚美,发现美,创造美;学无尽,艺无涯,精技艺;修其身,立其德,践荣辱”的校训精神,坚持我院综合艺术人才培养特色,培育学生德艺双馨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全面优化艺术人才职业素质,既符合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又是艺术人才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校园精神的继承、弘扬、光大。
五、“综合展演季”的建设方向
学院将在认真总结“综合展演季”项目特色、实施方法、实际成效的基础上,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统筹领导和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整合院内各种资源;工作运行上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教学管理、实践管理、后勤保障、宣传教育、学生工作等部门的工作合力。同时,考虑将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剧、越剧、舞蹈、音乐演出的受众面扩大到滨江各高校及周边乡镇,加大信息发布和宣传力度,使更多观众能走进艺术殿堂,感受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