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信仰的力量
看完位列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榜首的《风筝》,心情难以平静。《风筝》所传递出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如此深刻,告诉观众,信仰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被观众称为“谍战教父”的柳云龙扮演潜伏于国民党军统高层的中共党员郑耀先,代号“风筝”,为了隐藏身份,传递情报,看着自己的同志被捕,死于自己手上,并将牺牲的同志挫骨扬灰。几经生死,被国民党中统和共产党游击队追杀。解放后,他隐姓埋名继续潜伏,花了30年时间终于找出潜伏于共产党内部的国民党特务“影子”。期间,他一直被自己人质疑,被下放劳改,进过监狱,被打成反革命,起起伏伏,隐忍了一辈子。当完成使命的他最终被正名,不再是囚犯,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年迈的他去了北京,临终前,在天安门广场看了升国旗,白发苍苍的他在病床上敬了一个军礼。
观看此剧,感动莫名,看完觉得内心沉重。潜伏在敌军内部的共产党人过得实在好苦,斗争了一辈子,没有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承受了太多平常人所难以承受的委屈和痛苦。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了自我。剧中郑耀先经常在说一句话“我到底是谁?郑耀先还是周志乾?我现在人不人鬼不鬼,没有人可以证明我是谁,不知道历史又会对我是什么评价。”
郑耀先和马小五在监狱中有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郑耀先说,“你现在已经算个不错的侦察兵了,可为什么我还是说你不合格,是因为你还差了点什么?”直指弟子还“缺少对理想的执着,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说着,唱起了《国际歌》。 誓言无声,英雄无语,是需要信仰在支撑的。
大一读党校时学过《国际歌》,旋律高亢雄浑,当时听到这首歌内心是一种在战场上杀敌的抛头颅、洒热血,对推翻压在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一种激励和鼓舞。看完《风筝》,我对《国际歌》又有了另一种理解,它除了上阵杀敌的英勇无畏,还有哪怕背负千古骂名也依然坚持完成任务的家国情怀,这不仅需要隐忍,更需要心灵的纯净,这种思想内涵一时难以言说。
看完《风筝》让我对生命有了另一种解读。以前有同学嘲笑我为什么会去看谍战片,剧中还有旁白,这种剧真无聊,当时我笑而不语。但今天我想要回答当时别人对我的不理解。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可依然需要而且更加需要这种精神与信仰。剧中经常提到“布尔什维克”、“我死后怎么去地底下见马克思”,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一个人的生命就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可当我们为了信仰而奋斗时,生命的颜色便会不一样,生命的意义也会不一样。人活着,精神上总要有点追求。
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活成红色,虽然现在不是革命战争年代了,但希望自己年轻的生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燃烧,活出精彩、活出价值。
(作者系美术系2016届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