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风景|董露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忠诚”
阿克苏地处新疆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在这素有“塞外江南”美誉的地方,有个美丽的身影,正在为当地的文化建设默默奉献。她就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手工艺学院教师、副研究员、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副科长、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综合信息组成员董露杰。2021年9月,董露杰作为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援疆人才来到阿克苏,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她用实际行动助力“文化润疆”,以党员的担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忠诚”。
说起援疆的初衷,董露杰说,因为读高中时的历史老师是援藏教师,家中有长辈是援疆的医生,年少时就听过许多支援西部的故事。从那时起,守卫边疆成了董露杰的梦想,她一直渴望能够奔赴来到祖国的大西北,为当地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当得知招募援疆人才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向校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最终如愿成为了援疆队伍中的一员。
2021年对于董露杰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她9月来到阿克苏后便快速投入工作中,以全新的姿态服务当地群众。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为持续打响“我爱浙疆”文化援疆品牌,做好浙阿两地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她主动践行“两为主、两兼顾”的工作要求,发挥“五加二”“白加黑”的铁军作风,完成2021年柔性援疆文艺人才在阿克苏地区的实践指导活动、“我爱浙疆”2021年“春雨工程”新疆阿克苏地区文艺骨干人才培训及演出活动、大型歌舞剧《红船》在阿克苏地区的巡演、筹备2022年阿克苏地区及一师阿拉尔市春节文艺晚会、对接新疆电视台“兴马游疆”栏目组,推介阿克苏文化旅游等,推动实施“交流合作”“阵地铸魂”“人才培养”“产业提升”四大文化润疆工程。
董露杰深知,要做到春风化雨、以文化人,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持续推进的工程。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她负责的浙阿两地文化走亲活动中,由浙江省文化馆牵头的浙江走亲小分队和阿克苏地区文化馆一起下乡合演。一周时间内起早贪黑,在阿克苏市、沙雅县、温宿县连续演出。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董露杰前期专门做了策划方案,负责组织接待、节目审查、推进演出进度和宣传等。演出在当地观众中反响热烈,沙雅县沙雅镇明珠社区居民祖丽皮耶·艾买提说:“节目非常精彩,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在董露杰的组织下,文化走亲及专题演出巡演等已经实施10余场。
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和阿克苏地区文旅局的统一部署下,董露杰积极推进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阿克苏地区图书馆与浙江图书馆在借阅平台开启新服务,当地老百姓可以在浙江图书馆联合全省公共图书馆推出的“信阅”平台上,下单自己想要看的书籍,填好邮寄地址,书籍便可包邮到家。这是“书香浙疆”活动,也是“我爱浙疆”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的一项新举措。为了当地群众都能够享受这一服务,董露杰利用各级图书馆大力推广“信阅”平台,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董露杰承担的“文化润疆”工作种类繁多,当地文化艺术人才的培育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她积极支持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学科建设。2021年,浙江柔性援疆文艺人才分批来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践指导,推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从2022年开始,将推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建立戏曲工作坊。推动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省文旅系统单位建设柔性援疆人才专家库,加大京剧、昆曲、越剧等重点文艺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戏曲“红人”代表,支持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戏曲等学科建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董露杰坦言道,在阿克苏的生活,没有双休日,每天都处于24小时待命的状态。阿克苏的冬天晚上7点半天已黑了,可每天都是凌晨2点才睡觉,第二天又早早起床去上班。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可是工作氛围很好。“援疆之后,人变黑变瘦了,还掉头发,刚来这儿就开始脱皮,但既然做出了选择,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可以克服,能够援疆心里就已经很满足了。”董露杰笑着说。
援疆生活有苦有甜,令董露杰难忘的是刚到阿克苏不久便遇上了当地一年两次的植树造林活动。她在阿瓦提县第一次拿起锄头为树苗挖坑,种下去的一棵棵树苗都承载了她的惊喜和喜悦。当问及想家吗,她说,想家,但思乡之情可以克服,家里人都特别支持她。
董露杰的工作表现也得到了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认可,2021年度考核建议定为“优秀”等次。“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学校工作,此次援疆体验到了学校外的生活,接触到很多人,援疆提高了我的政治站位,对治疆方略和政策认识更加深刻,对新疆更加热爱。”董露杰说道。
董露杰在校时教授《剧本写作》《金庸小说赏析》,富有浪漫情怀的她希望将援疆经历写出来,把文化植根于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