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新闻

双高建设在路上 | 守匠心 传技艺 浙艺非遗保护谱新篇

出处:宣传部(统战部)  文字:杜俏俏  编辑:杜俏俏  时间:2022-08-24
字体:放大 缩小

日前,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宁波市甬剧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团演员(甬剧)培训班圆满结业。作为全国非遗传承人研究研习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与研究基地,浙艺主动担负起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传统项目保护传承的重任,推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艺术水平提升。

 

2022年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甬剧)培训班,专题讲座.jpg

▲2022年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甬剧)培训班,专题讲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璀璨文明的结晶,标识着中华文明的高度和中国精神的丰碑,彰显着悠悠五千年的文化自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黄杭娟表示,浙艺作为浙江省文化艺术人才培养高地、唯一一所入选国家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建设的综合性艺术学校,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旁贷:“我们要为国家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根,推动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2022年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甬剧)培训班,授课老师一对一指导.jpg

▲2022年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甬剧)培训班,授课老师一对一指导

 

67年办学史就是浙艺人的非遗保护史

 

67年的辉煌办学历史,成就了浙艺全国非遗传承人研究研习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与研究基地的雄厚实力。浙艺现有专业涵盖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手工艺、传统美术等六大类非遗,各专业开设的非遗相关的课程非常丰富。其中,戏曲表演专业群为全国“双高”专业群,舞蹈表演专业群为浙江省“双高”专业群,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越剧《穆桂英挂帅》.JPG

▲越剧《穆桂英挂帅》

昆剧《牡丹亭》.jpg

▲昆剧《牡丹亭》

14级绍剧班学员演出青春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jpg

▲青春版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瓯剧《杀狗记·救兄》.jpg

▲瓯剧《杀狗记》

甬剧《典妻•回家路上》.jpg

▲甬剧《典妻》

松阳高腔《古井捞钗》.JPG

▲松阳高腔《古井捞钗》


“可以说,我们近70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非遗保护史。”黄杭娟介绍,浙艺的教学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主要专业,以戏曲为例,作为非遗大省,非遗剧种遍布浙江,为此,浙艺与各戏曲院团协力开展产教融合、校团共建,通过校团双元主体的全面合作,剧种由单一越剧延伸到包括越剧在内的昆曲、绍剧、瓯剧、甬剧、松阳高腔、姚剧等各类非遗剧种,累计为近30家院团培养各剧种、各行当戏曲青年骨干演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戏曲表演艺术人才,成为全国领先的戏曲教育高地。

我校牵头成立长三角戏曲产教联盟.jpg

▲我校牵头成立长三角戏曲产教联盟


除了戏曲类,传统技艺方面浙艺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建有一批非遗表演专业的实训展演场所,并建有文物鉴定、书画装裱、陶艺烧造、古籍古陶瓷修复等非遗技艺实训室,并连续6年承担研培任务,成功举办了书画装裱、古籍修复、青瓷技艺、剪纸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手工印染技艺、曲艺等专业方向共11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累积培训学员达485人次,培训成果显著,学员满意率95%以上。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在实训室为“宋韵”毕业展准备作品.jpg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正在实训室为“宋韵”毕业展准备作品


书画装裱实训室.jpg

▲书画装裱实训室


第二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青瓷方向)作品展.JPG

▲第二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青瓷方向)作品展


余东村农民画特色非遗课程-剪纸培训班.jpg

▲余东村农民画特色非遗课程-剪纸培训班


非遗进社区-手工扎染.jpg

▲浙艺师生走进社区带领居民体验创意扎染等非遗技艺


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培训班在我院结业.jpg

▲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培训班结业展


2021年10月25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赓续匠心 庆百年华诞”202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非遗曲艺培训班汇报演出在浙江省政协联谊剧场精彩上演.jpg

▲202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非遗曲艺培训班汇报演出

 

推动非遗在今天活化创新

杭州奇妙夜-古籍装裱.jpg

▲浙艺师生在“宋韵杭州奇妙夜”进行古籍装帧现场展示及互动

“我们数十年来致力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浙江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的探索研究、保护传承和活化创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黄杭娟说。

群舞《畲家女儿拍》参加全国“桃李杯”获群舞一等奖.jpg

▲群舞《畲家女儿拍》参加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获群舞一等奖

《浙江本土民间舞蹈传习课》入围第十二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学成果展示.jpg

▲《浙江本土民间舞蹈传习课》入围第十二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学成果展示

畲族是浙江省唯一的本土少数民族,为了传承和弘扬畲族舞蹈,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编写了《浙江畲族舞蹈基础教材》,组建了浙江畲族舞蹈研究团队,在全国首度编创完成了《浙江景宁畲族舞蹈风格课》,创作的具有清新柔润风格的女子群舞《畲家女儿拍》,在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

舞蹈《前溪·弄影》获第二届“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展演表演奖、创意奖.jpg

▲舞蹈《前溪·弄影》获第二届“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展演表演奖、创意奖

不仅如此,舞蹈学院还依托浙江本土民间舞蹈创新团队,以“江浙地域文化挖掘和本土民间舞蹈传承为己任”,根据两千年前流传至今的《乐府诗集》“前溪曲”,研发并首创具有江南歌舞特色的《“前溪舞”复建基础课》,填补了畲族舞蹈在全国民间舞蹈教育、教学、表演和“前溪歌舞”发展史上的空白。

江南丝竹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在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画《听见江南》精彩上演.jpg

▲江南丝竹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在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画《听见江南》精彩上演

悠扬的笛乐清新悦耳,婉转的二胡轻快明朗,那是江南丝竹的优雅回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浙艺的江南丝竹器乐演奏如今已经成为浙江省重点优势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的特色课堂,保持了浙江独有的美学意境和当代浙江鲜明的时代风貌,让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的江南丝竹更加韵味悠长。

 

校企合作开拓非遗保护新天地

“研习传统技艺,革新时代表达”,是浙艺在非遗研培方面始终秉承的理念与宗旨。在研培过程中,学校注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升培训成果在当代的跨界交流与现代运用,早在2016年,浙艺就在萧山区楼塔镇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基地”,将特色非遗楼塔“细十番”引进学校课堂。

我校青年教学实践志愿服务团2021年度楼塔“细十番”新传承人培训春季学期第12次课程暨学期教学成果展示如期进行.jpg

▲青年教学实践志愿服务团2021年度楼塔“细十番”新传承人培训春季学期第12次课程

今年上半年,浙艺与浙江叶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杭州富阳逸古斋元书纸有限公司、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签订了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在国家级非遗项目蓝夹缬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和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和供需对接,共同打造“浙艺传承”金名片。

“艺海撷英”手工艺学院邀请展之非遗夹缬文化创新艺术展开幕式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传统手工艺教学实训基地举行.gif

▲“艺海撷英”手工艺学院邀请展之非遗夹缬文化创新艺术展开幕式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传统手工艺教学实训基地举行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带领浙艺师生体验“抄纸”技艺.gif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带领浙艺师生体验“抄纸”技艺

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蓝印布分馆1.jpg

▲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蓝印布分馆

非遗保护传承的是技艺和文化,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人,正如黄杭娟所说:“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学习平台,进一步推进校行企协同联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助力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促进具有浙江特色的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打造非遗人才培养的教育样板,为浙江非遗保护传承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活水,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浙艺力量。”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浙艺音乐学子周菲戈,唱响《中国好声音》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