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动态

中外学术交流会 | 金鹄电影分论坛“和谐共生——产学研融合开拓影像产业新局面”举办

出处:戏剧影视学院  文字:鲍佳怡  图片:李思健 陈雨汐  时间:2023-11-24
字体:放大 缩小

11月23日下午,第六届金鹄青年电影节中外学术交流会在浙江实验艺术剧场举行。五位嘉宾围绕“和谐共生——产学研融合开拓影像产业新局面”这一主题发表精彩演讲。此次中外学术交流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教学试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周星主持。



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学士班与英文系教授、台湾电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石溪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林文淇以“人文素养与创意是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核心”为题作演讲。他结合近年来国内人文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提出“高校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这一问题。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无可避免,从业者要看到AICG对艺术学习的辅助性,将更多的人性温度融入作品,跳出固有思维,在未来AI极速发展导致审美疲劳、饱和的市场中塑造自己的个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承健以“产学研融合:电影的知识生产与创作实践”为题作演讲。他指出,电影从业者要有“问题意识”,对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避免产生理性与认知的歧义。他强调,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要融合不同文化的特点,在不同的文化中实现跨文化生产,输出自己的见解,创作有内涵、有文化的电影。

新加坡艺术大学南洋艺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戏剧学校首席教研员俞唯洁以“戏剧影视高职课程中短视频创作教学课目的产业定位”为题作演讲。他结合新加坡在戏剧影视方面的教育形式阐述表演与制作的合作性,围绕“主流演艺”“实验剧场”“教育戏剧”这三个戏剧演艺界的传统业态发表见解。他指出,新媒体的发展在“全民视频,全民创作”的今天依旧存在问题,内容创作者需要在不断的竞争中寻求自己的个性,高校应在课程的设置上达到与时代同频。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钟军以“微短剧:竞速时代的电子鸦片”为题作演讲。他从近期大热的微短剧入手,简要介绍了微短剧的发展趋势,解析了微短剧的盈利形式。他指出,微短剧对影视行业的重构具有推动意义,微短剧“眼球效应”的精彩应用也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制作思路。同时,他认为必须将艺术的建设性、创造性价值纳入制作标准,追求文学艺术的审美品位和思想价值。

海口经济学院校长特别助理、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名誉院长周石星以“通约性与属地化——应用型影视高校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索”为题作演讲。他指出,在当下人工智能的时代,知识迭代非常快,如何实现产教融合成为高校的新课题、确认人的主体性将成为从业者的新思考。他强调,同学们要“养成艺术家的心,打工人的手”,充分理解电影的通约性和属地性,要积极发扬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在本次论坛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和谐共生——产学研融合开拓影像产业新局面”主题,从多种角度发表了极富学术性、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思想观点。未来,金鹄电影节将继续加强更多形式的学术讨论与研究,增强学术氛围,推动影视行业专家、企业和市场的交流合作。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行走的第二课堂 | 戏剧影视学院23级音像技术专业师生赴宋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