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在路上52 | 时隔31年,京剧订单班再育新苗
枝叶相持三十载,浙江京剧再育苗。
日前,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再次联合培养京剧艺术表演、演奏人才,开办2023级京剧班并开始招生。这也是两家时隔31年后再度联手培育京剧艺术人才。
早在1992年和1993年,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就开展过一次戏曲人才培养的合作,成功培养了25名演员和10名演奏员,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京剧传承发展的骨干力量,深耕于京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京剧订单班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展和完善了现代学徒制这一戏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为浙江其他戏曲剧种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薛亮说,此次和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再次联手开办订单班,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浙江乃至中国京剧艺术的未来之星。
强强联手打造戏曲人才培养浙江经验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所属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由原浙江京剧团和浙江昆剧团合并成立,中心下属(浙江京剧团)不仅曾涌现出陈大濩、宋宝罗、张二鹏、赵麟童、鲍毓春、刘云兰、李瑛、陈幼亭时称“八大头牌”等京剧名家,还培养了大批优秀京昆艺术人才,先后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艺术节“文华表演大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等多种国家级艺术奖项。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国家高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点和地方戏曲传承人群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是培养戏曲表演专业演员的摇篮,戏曲教学名师荟萃、师资雄厚。戏曲表演专业还多次被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2019年戏曲表演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在省内外戏曲人才培养领域走在了前列。
两家单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再次合作办班将开创一段新的历史。在联合开办2023京剧班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褚子育在致辞中说,两家单位合作办班,是在三十年前合作基础上的迭代升级,联合办班是强强联手、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探索,他希望在“多剧种”“小批量”人才要求背景下,找到一条“年年办、不停步、高质量”的办学路子,为全国戏曲人才的培养贡献更多的浙江经验。
现代学徒制深度合作育英才
本届“京剧班”是名团与名校的强强联手,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共同实践,更是浙江京剧面向未来、深耕未来、志在未来的深层落点。招生计划显示,2023级京剧班将面向全国招生,拟招生演员38人,演奏员12人。其中演员包含老生、青衣、花脸、武生、小生、丑角、花旦、老旦、刀马武旦等,演奏员包含京剧打击乐、弦乐、弹拨乐、吹奏乐等。学生入学后将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接受6年的现代学徒制培养。
现代学徒制源于2007年学校开启的戏曲表演人才订单式培养新的办学模式,当时,浙艺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举办“越剧小百花班”,广受好评。之后,这一培养模式逐步由省内向省外拓展,学校先后为福建福鼎越剧团、江苏南京越剧团、南通越剧团定向培养越剧表演人才,并由越剧一个剧种延伸到昆、绍、瓯、甬、姚、松阳高腔等诸多剧种,走出了一条戏曲表演人才“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改革之路,以订单培养的形式将学校教育与科班教育相融合,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将优势集聚,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戏曲传承与发展需求的表演人才。
薛亮介绍,学校已经开办过20多个戏曲表演人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共培养各剧种戏曲表演专业人才400多人。对2023京剧班,他也同样寄予厚望:“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在戏曲表演人才订单式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立足浙江京剧事业的优良传统和艺术特色,为浙江京剧团度身订制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推出浙江京剧事业新一代接班人。”
多举措为京剧“后浪”的成长保驾护航
第七届CCTV全国青京赛花旦组金奖得主罗戎征、浙江省金桂奖得主姜艳等就是上一届1992级京剧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对两家单位而言,合作办既有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又有很多师兄师姐做榜样,更有一批名师直接担任教学任务,为订单班出人才提供强有力的软件和硬件支撑,为学生六年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为了最全面的遴选和培养京剧艺术苗子,本届订单班将面向全国招生。还将在浙江省文旅厅的大力支持下,为孩子们减免全部学费,以进一步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我们将集聚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戏曲教师,同时聘请杨小青、汪世瑜、茅威涛、林为林、奚中路等一批戏曲名家担任特聘教授,并与中国戏曲学院、国家京剧院等一流戏曲院校院团全面合作,高起点高标准配备教学师资团队。”
可以期待的是,一批才华横溢的京剧“后浪”即将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