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罗怀臻:周正平的初心

出处: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文字:罗怀臻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4-03-28
字体:放大 缩小

初识周正平于1994年,是在我原上海威海路的家里,迄今已经30年。那年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建团10周年,上演了我的剧本《白蛇与许仙》,正平是代表剧团专程来上海邀请我去杭州看该剧首演的。初见时的他,中规中矩,温文尔雅,起先我以为他是剧团的行政人员。浅浅的交谈中,他告诉我也协助剧团领导做一些行政工作,但他的专业是灯光设计,该团名闻遐迩的新创剧目《陆游与唐婉》和《西厢记》都是由他担任的灯光设计。

记得我还下意识地追问了他一句,“是灯光设计助理还是灯光设计”,他说“是灯光设计”,我旋即对他刮目相看——因为我正是观赏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这两出优秀剧目才欣然接受邀约为该团创作剧本的,而这两出产生全国性影响剧目的灯光设计竟是眼前这位年轻人。他的发自本心的谦逊,甚至还带着点初见陌生人的腼腆,都令我生出好感。那年正平33岁,论年龄他只小我5岁,因而从第一次见面起我便视他为可以牵手同行的朋友和可以推心置腹的兄弟。此后三十年的时光证明,正平对待艺术创作一直是诚实的,对待同事同行和朋友一直是诚恳的,谦谦君子,爱憎分明,赤子情怀,与人为善,在我的眼里,他始终保持着我们初见时的气质与品格。

 

640.jpg

昆剧《班昭》上海昆剧团 2001

编剧:罗怀臻

导演:杨小青 张铭荣

舞美设计:徐福生

灯光设计:周正平

 

与周正平的第一次合作,是2001年上海昆剧团的《班昭》。此前不久,我在京看了由原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田沁鑫导演、周正平灯光设计的《生死场》。话剧《生死场》是田沁鑫的成名作,也是周正平走出越剧、走出浙江成为全国知名灯光设计家的重要作品。我看到灯光在那部戏里的作用,已经不只是昭示环境与渲染情绪,而是深度介入了戏剧情感和人物情绪的表达,灯光甚至参与了戏剧情节的叙述和舞台空间的切割。与此同时,灯光还经营出一种浓烈和厚重的品质感。

从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生死场》到杨小青导演的昆剧《班昭》,周正平的灯光设计都起到了参与舞台风格设定、参与戏剧情节叙事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舞台艺术“灯光意识”霍然觉醒的时期,周正平与他同时期的舞台灯光艺术家们,起到了开启观念、开创先河的作用,而作为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的周正平则在他的灯光设计中一如他的为人,于突进中见克制、于绚烂中见守朴、于表现中见再现,因而他的灯光艺术从来都是看见存在看见作为而又不喧宾夺主流于炫耀。因此,周正平自九十年代初成名伊始,他的灯光艺术就有一种风格感和稳定性,那是一种大家手笔、大家气象、大家韵致。

 

 

越剧《班昭》杭州越剧院.png

越剧《班昭》杭州越剧院 2011

编剧:罗怀臻

导演:杨小青

舞美设计:胡佐

灯光设计:周正平

记得周正平对昆剧《班昭》的偏爱是溢于言表的,他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毫不掩饰对《班昭》的赞赏,他称这部作品有深度、有厚度,有感染人和打动人的力量,并且一定能够流传下去。上海昆剧团《班昭》后来的很多重要演出包括参评各种国家重要奖项他都亲临剧场,亲自把关,精益求精,他说“只要复排《班昭》,我随叫随到”。即使后来杭州越剧院改编版本的《班昭》演出,他也和原昆剧的导演杨小青一样,深入参与,且别出心裁,他们把各自对这部作品的新的理解和解释全副身心地倾注在创作与排演中。

周正平曾经撰文表达:“舞台灯光创作应精读剧本文学,在设计方案形成前,文学分析、人物解读、思想领悟、质感把握,于灯光创作而言,犹如鱼之于水,半点离不得”。杰出的舞台美术家包括舞美、灯光、服装、化妆以及今日的多媒体设计者,大都会从解读文学剧本入手进入二度创作,并且把他们对剧本的理解化入艺术与技术的创作中,而不是自以为是,旁若无人,高标自我,舍本逐末。在这一点上,不仅体现出周正平们作为艺术家的职业素养,也体现出他们作为个人的良好的道德风范。因而得道者多助,40年来周正平的职业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越剧《梅龙镇》上海越剧院.png

越剧《梅龙镇》上海越剧院 2001

编剧:罗怀臻

导演:张曼君  韩林根

舞美设计:周本义

灯光设计:周正平

我与周正平合作的舞台作品共有6部,包括上海昆剧团和杭州越剧院的昆剧与越剧两个版本的《班昭》,上海越剧院的《梅龙镇》,安徽黄梅戏剧院的《长恨歌》,温州瓯剧团的《秀芬》,扬州扬剧团的《阿莲渡江》,我们每一次合作都是愉快的,难忘的。私下,我们少有往来,不是酒友,也不是茶友,更不集结成组合团队包揽项目。合作时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合作后一拍两散,相忘江湖。但是每逢见面,每次交流,总能话语投机,看法相近,真正是心灵与艺术之友。

1994年与周正平的相识和2001年与他的第一次合作,以我对正平30年来的观察与了解,我们有一点是极其相似的,那就是我们都坚守本位,从不越界。我知道,许多创作项目尤其是浙江省内的创作项目,正平都是倡议者、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也会参与许多二度创作的工作,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份节目册上标注了他舞台灯光设计之外的名份,诸如导演、策划、制作人等。也正如我也可能实际上提议、筹划甚至或多或少对导演等二度创作部门提出过或有用或无用的建议,承蒙合作者包容我的“越界意识”,但我不能因此就不识好歹地在编剧之外缀上导演、策划甚或制作人的名字。这就如同我与周正平在1994年认识的那一天,他告诉我他的专业是灯光设计,30年来,他的这个身份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黄梅戏《长恨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png

黄梅戏《长恨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2005

编剧:罗怀臻

导演:谢平安

舞美设计:何礼培

灯光设计:周正平

今天,正平与我仿佛都已不再是激情澎湃、勇往直前的探路者年龄,貌似可以进入安步当车,不徐不疾的“长者”序列。所谓“英雄暮年,壮心不已”,在永葆奋斗者姿态的同时,不妨也对走过的道路和路过的风景作一些回顾,告慰自己,也告诉后来的年轻人。可以说,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新时期”,到进入21世纪后向传统文化积极回归的“新世纪”,再到中共十八大以来强调“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40余年的社会风气演变与文化风气转型,我和正平都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同行者和见证者。隔岸观火,雾里看花,周正平历经40余载在舞台艺术灯光设计领域的作为,在我看来,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建树。

 

 

扬剧《阿莲渡江》扬州市扬剧研究所.png

扬剧《阿莲渡江》扬州市扬剧研究所 2021

编剧:罗怀臻

导演:韩剑英

舞美设计:徐鸣  刘鹏

灯光设计:周正平

第一,他是舞台灯光艺术卓越的设计者。在这方面,周正平所取得的成就是无可争议的。他参与创作的院团、剧种、地区之多,参加创作的作品、精品之多,作品获得的奖项之多、影响之广,在全国同行业同专业的名家中都是首屈一指。据统计,周正平在40余年的灯光设计职业生涯中共涉猎全国60多个剧种,参与了500多部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其中包括越剧《西厢记》、婺剧《白蛇前传》、话剧《生死场》、昆剧《班昭》、京剧《华子良》、秦腔《迟开的玫瑰》、评剧《呼兰河》、芭蕾舞剧《乌斯浑河的回声——八女投江》、滑稽戏《顾家姆妈》、豫剧《焦裕禄》、滇剧《水莽草》等著名剧目,这些不同阶段的精品力作都成为了一个剧种乃至一个时期中国舞台艺术的代表作。

第二,他是舞台精品创作有力的推动者。从影响一个院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到影响一个省份——浙江省;再到影响一个行业——中国舞台美术。周正平对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舞台艺术风格的奠定;对于浙江省舞台艺术二度创作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推动;对于中国舞台艺术灯光设计专业表现力与影响力的的提升;其个人的作用和作品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有目共睹的。由越剧《陆游与唐婉》《西厢记》等精品剧目所组成的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二度创作团队,包括导演杨小青、灯光设计周正平、服装造型设计蓝玲等,不仅带动了浙江全省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的整体水平,也向全国舞台艺术创作界输出了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

 

瓯剧《秀芬》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png

瓯剧《秀芬》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2014

编剧:罗怀臻

导演:熊源伟

舞美设计:王欢

灯光设计:周正平

 

第三,他是当代舞台美术积极的策划者。2018年1月,我应邀参加了在浙江宁波市举办的《同叙美景,同筑美境——2018舞台美术与演艺设备智能智造高峰论坛》,那次活动,周正平是理念的设计者和实际的策划人。我仿佛正是在那次论坛上,面对着一个新科技时代到来对人类演艺活动首先是对舞台演出设备和技术的创新成果,感到了一次艺术观念犹如电脑“刷屏”似地更新。嗣后,我还把在那次论坛上的即兴演讲整理为一篇“重新认识舞台美术”的论文。此后不久,由浙江舞台美术学会主办,周正平、蓝玲等舞台美术家实际操办的“浙江省青年舞台美术人才研修班”在杭州开办,我又应邀为该班授课,演讲稿随后也整理成文发表,题为《我眼中的当代舞台美术》。说来奇妙,中国舞台美术界不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将帅之才,如我熟悉的韩生、曹林、张旭、高广建、任冬生等诸君,他们也都和周正平一样,专业上大有作为,同时积极推动行业发展。看到他们通力协作、荣辱与共的行业精神,每每令我肃然起敬。

第四,他是青年后继人才热诚的施教者。近几年,凡由我的青年学生编剧的作品,我都怂恿他们与同龄人合作,其中尤以1980年后出生的青年人合作的作品,常常让我耳目一新。在浙江,许多年轻而自信的舞台美术设计新锐的身后都站着他们各自的老师。举办各种公益教学研修班,向外省市文艺院团推荐青年创作人才,甚至把自己的创作机会转让给学生,同时热情加盟年轻团队的创作并为他们遮风挡雨,保驾护航,这是周正平近年最热心做得事情,也是浙江戏剧界著名艺术家所热衷的事业。周正平如此,导演杨小青如此,服装化妆设计蓝玲如此,在他们的表率下,形成了浙江戏剧界的良好风气,也成长起浙江舞台艺术创作的一代精英。

人的一生漫长而短暂,真能把一件事做圆满,其实很难。有些看似聪明的人,在各个时期都追逐浪头,到头来恰恰收获有限,甚至面目模糊。所谓“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坚守职业的身份与为人的本分,坚守对这份职业的专业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何尝不是坚守着对艺术对人生的初心。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昆剧名家王传淞的艺术人生 下一篇: